十房网讯 在生态滨江新区,“生态”一词已经成为*能彰显其内涵的词语,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。
2013年,郧县投资1.3亿元用于生态建设。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,生态滨江新区处处绿树成荫,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。
为保护好生态环境,郧县决策层坚持生态优先、保护**的原则:开发与保护兼顾,保护**;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,社会效益**;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兼顾,长远利益**。
“汉之广矣,不可泳思。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”这首曾流行于汉水流域的《诗经·汉广》勾勒出汉水烟波浩渺的景象。千年之后,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,一个逐水而居、生态文明的生态滨江新区正矗立于汉水之滨,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心仪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在生态滨江新区,“生态”一词已经成为*能展现其内涵的词语,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。近日,记者走进生态滨江新区,一个自然优美、居者悠然、产业高端的生态新城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: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道路,贯穿于山水林间,跃动着畅达快捷的发展节奏;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,青山碧水,营造出清丽典雅之境……这一切源自于生态滨江新区建设者对生态绿色的执着追求。
还原绿色,生态挂帅。在建设生态滨江新区的过程中,郧县始终坚持生态前提和滨江特色,着力打造百公里滨江绿化带,不断放大新区的优势与特色。2013年,郧县投资1.3亿元用于生态建设。一是通过客土喷播技术对裸露山体实施生态修复。完成“福银”高速公路郧县段两侧生态修复525亩、“长沙”路(长岭-沙洲)两侧生态修复265.3亩、“郧十”一级路两侧生态修复102亩。二是对生态滨江新区进行园林式造林绿化。其中天马大道以北临水生态工程已投资2000万元,完成植树2000余亩;“郧十”一级路两侧绿化景观带已投资3900余万元,完成约13万平方米的绿化建设。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,生态滨江新区处处绿树成荫,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。
发展产业,环保为先。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为保护好生态环境,郧县决策层坚持生态优先、保护**的原则:开发与保护兼顾,保护**;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,社会效益**;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兼顾,长远利益**。为保护好生态环境,郧县先后关停曾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水泥厂、造纸厂等企业;先后否决6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。郧县以绿色产业为核心,重点发展循环经济、生态经济、低碳经济。2013年,该县围绕农产品加工业、现代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,重点推进16个重点产业项目、21个续建项目。20余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、产业升级,成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。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5家,工业总产值达200多亿元。
城乡交融,诗意栖居。生态滨江新区通过整合项目资金,集中投入,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,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;通过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种植,形成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和产业带,提升农业规模效益和产业竞争力。同时,利用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、民俗风情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。如今,山水相映、风景如画的郧阳岛、子胥湖生态新区已具雏形,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樱桃沟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迎来众多游客观光。
远山近水入墨间,不是江南胜似江南。生态滨江新区以生态为笔,追求可持续发展,绘就了一幅壮阔的发展蓝图,让新区展现出崭新的魅力。
已有0条评论,点击查看网友评论